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心得,最好的心得其实是自己“产出”一篇属于自己的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转发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作者弗兰克博士,是一位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在现代存在分析上创见了“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是指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他经常问遭逢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给出的答案为他提供了治疗的线索。弗兰克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这些生活在绝望中的编织出了意义和责任。
我相信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你想了解那个人,就必须得慢慢地品读。或许别人能吸引我们,那可能就是他经历的事让我们震惊,无论是悲伤还是欢喜的。就像弗兰克一样,他的经历或许会让我们肃然起敬。他曾是集中营里的囚犯,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失去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经亲身经历过这种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的话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这种人,必然能够以睿智和悲悯的眼光来盱衡人类的处境。
意义治疗的理论,其基础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有三个互相连锁的基本信念:
意志的自由(thefreedomofwill),追求意义的意志(hewilltomeaning),生命的意义(themeaningof)。
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个人生命在具体时间的具体意义。
上述三个基本假设构成了意义治疗的理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意志的自由是意义的意志的一个心理学的前提,没有意志的自由,人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态度上的选择,只能被动的接受需要的支配;而求意义的意志则是生命意义的动力,人们对意义的追求和倾向,使人无论在何种生活环境下都要探究生命的意义。
他对生命意义的看法有四个要点:人性观、自由、责任、自我超越
他由人类行为经验的现象分析中指出生命的意义是会改变的,但永远不失其为意义,并归纳出发现生命意义的三种途径。他认为一般人可以藉由实现以下三种价值来获得生命的意义:创造的价值(creativevalues)、经验的价值(experientialvalues)、态度的价值(attitudinalvalues)。
在我前面看的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的那本书中,我也有去了解弗洛伊德,虽然了解到的只是皮毛,但是对于弗洛伊德与弗兰克博士之间的相似的地方还是让我很惊讶的。两位大师最关切的便是精神官能症的性质及治疗。但是出发点却不一样,弗洛伊德是根据矛盾与潜意识动机的焦虑中找出失调的症结,弗兰克则是把精神官能症区分为几类,两位大师对于现代医学界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题外话,对于两位大师的经历也有许多的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曾经遭受纳粹的毒害,家人都死于纳粹的毒害。对于犹太人,希特勒是极度的镇压,相信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他的行为达到哪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但是我也不得不更加尊敬与佩服两位大师了,面对如此大的灾难与痛苦,依然投身于医学的国度,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两位大师在如此巨大的痛苦面前都没有退缩,他们成为名人不是偶然,生活中也需要这样有坚强意志的人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即便成不了他们那样伟大的事业,我们至少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生命不仅在于事业,还有家人、朋友,与自然为伴,心便可安静地思索,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急着叹息,活出意义就是最大的成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兰克尔说,是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能够自由吗?
弗兰克尔说,人能够达到内心的自由。
苦难痛苦对人意味什么?
弗兰克尔说,让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所以,弗兰克尔的心理疗法叫意义疗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个意义。我以为,因为人无法创造自己的生命,会终其一生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理由,以求能给自己安全感——有了活着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兰克尔认为,不同的时期,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是的,活着是一个过程,变化多端。我们会追求很多意义,也得到很多意义。
对于那些,我们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让我们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们觉得不好,觉得虚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让我们眼里心里流泪的部分呢?弗兰克尔引用圣经的话:上帝会保留你的眼泪。不要软弱,但要允许自己流泪。这是那个创造人类生命的人所给予我们的礼物。我们痛苦、不快、胆怯、乃至犯错,是我们在追求人生意义的旅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风景,接受它们,宽恕自己。这样,才能有力量面对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在书中,作者主要有这么几五观点:
1、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2、到头来,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探索人生问题的正确答案,完成生命不断安排给每个人的使命。这些使命因人因时而异,生命的意义亦然。因此,我们不可能以概括的方式来解释生命的意义,而这类的问题也绝无法用泛论来解答。生命并不是模棱两可的玩意儿,而是非常真切具体的东西,正如人生的使命也分成真切具体一样。这些使命构成了人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独一无二各有不同,无法同别人互作比较。同样的境遇不会重复,每个境遇需要当事人给予不同的反应。置身在某种情境当中,人有时必须以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有时候则最好趁机深思熟虑,借以领悟人生的道理,又有时候,光是接受命运,承担个人的十字架即足矣尽矣。
3、即使身在痛苦中,他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他受苦或解除他的重荷。他唯一的机运就在于他赖以承受痛苦的态度。
4、人存在的意义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每一个人都被生命追问,而他只有以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5、幸福感通常根本不是作为目标而浮现于人们的追求面前,只不过表现为目标既达的某种附属现象。
这些观点和我前些日子里看的毕淑敏的书里的有些论点颇为相似。
现在的我正在逐步感受自己可以选择的自由。有个故事这样说“有人问牧师:我选择信仰上帝,站在正义的一边,会有什么奖励呢?牧师回答他:选择站在光明一边的人,光明本身就是上帝给予他的奖励,而选择站在黑暗一边的人,黑暗就是上帝给他的惩罚。” 很多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摆着的,面对它,自己所持有的态度或许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当然,这并不是指不顾事实地盲目乐观,而是理性面对现实快乐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也并不是一种盲目地悲观,似乎我们能做的只剩下这些态度。
对于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似乎一直总是徘徊在我的脑海里。本书的作者弗兰克用他自己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要活出意义来。他用自己在集中营里非人一般的生活中寻找到的人生意义并且支撑着他活下来的例子,告诉人们,无论境遇如何,人总是能够活出意义来。看到他这样的例子,我内心对于未知的恐惧似乎也少了一些。从小到大都被大人们告知要未雨绸缪,而长大了才发现自己过于的焦虑和担忧。那种焦虑和担忧,来自于自身的不足,来自于信息爆炸的社会里的各种传言,也来自己的心态。现在,我渐渐知道,一些事情,比如痛苦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当真的没法避免时,我们一样可以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的我们,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f132.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生命的庄严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生命的庄严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曾觉得它十分“鸡汤”,一度想放弃不看。但又想我与它的相遇也算得上是缘分吧,于是便将其看完。幸好,它也没有让我失望。
作者是二战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个心理医生。书的前半部分提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介绍他的意义疗法。也正因他前半生的经历,才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每一个字所包含的分量。正如书名所言,意义疗法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找到生命的意义。它突出的是人作为主体所应具有的价值和尊严。在弗兰克尔看来,人是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追求其生命的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满足本能和欲望的需求,或者是去适应社会和环境。
一、拥抱生命
在弗兰克尔看来,人主要关注的是其生命的意义,这是人的本质。而在对意义的追求遭受挫折时,人往往就会通过追求权财、追求享乐来得到替代性补偿。或者干脆误以为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那些具体而实质的东西。因为错把非目的作为目的,甚至饮鸩止渴,故最终造成的恰是他们生命的堕落与流失。
而在集中营的环境下,只有看到生命的意义,人才有机会生存下去。而人在遭受痛苦时,也是能看到其意义的;正因为看到痛苦背后的意义,所以才有了承受痛苦的勇气。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害怕一样——那就是配不上我所受的痛苦。”在弗兰克尔看来,这些痛苦其实都是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机。这看起来很“鸡汤”,其实不然。作者的意思是,“即使在遭受痛苦时,人们也有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么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无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意义疗法也能让人正视死亡。人的生存值得与否,这其实是一切问题中的根本问题。这是个人心中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较量,正如《人都是要死的》这部小说的主角福斯卡所说,“这需要很多力量,很多傲气,或很多爱,才能相信人的行动是有价值的,相信生命胜过死亡。”而在弗兰克尔看来,生命是要胜过死亡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必然要消逝的,但也是可以被尽量开发的。人们曾经经历过的、曾经做过的一切事情,这些永远都不会被否定,也永远不会被忘记。从这个层面上说,他是永恒的。作者指出,“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它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苦难。”
在生命与死亡之间,弗兰克尔选择了拥抱生命。
二、承负自由
意义疗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心理分析,但弗兰克尔着眼的是生命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意义疗法试图唤醒患者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但其方法不仅仅限于讲患者的活动限制在个人潜意识中的本能事实,而且还关注诸如存在的潜在意义以及对意义的追求。”在这方面,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可谓是分道扬镳。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是无意识的,而这往往指的是人的本能和欲望。因为这些本能和欲望受到外界的压抑,所以才会产生各种症状。这无疑是在暗示压抑欲望是恶的。这套理论的潜在观点其实就是说人是受制于本能和欲望的,它只承认人的动物性,而否认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主体性。而弗兰克尔则提出人应当是有更高追求的,在内不能受制于本能,在外不能受制于环境。
书中说到,就算经历了集中营那样的环境,人仍然可以葆有其人性的光辉。这是作为人所不能抹灭的尊严。客观环境是外在加与的,但在如何去面对环境方面,人应当是自由的。他在不能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时,其实可以选择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
作者举到罪犯的例子。他说,“完全解释一个人的犯罪相当于开脱他的所有罪过,不是把他看成是一个自由而负责的人,而是有待修复的机器。即使是罪犯自己也厌恶这种解释,反而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无论他们当时面对的是什麽样的环境,在是否选择犯罪这一点上,他们是自由的。
这些话真是给今天那些心理分析家、公知和民主控们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他们总会为罪犯的行为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而替他们摆脱责任。而他们最喜欢的方式就是把一切都归咎到政府与体制身上,而罪犯往往是无奈的、被逼的。公知们通过追溯犯罪原因的方式,从而消解掉了罪犯的责任,把它嫁接到外界上去。而罪犯其实只不过是那些公知们进行反体制的工具罢了。在这里,受害人往往也就成为了真正的无辜者。反对体制,无非是因为体制违反了人性、抹灭了个体。反体制其实只是关怀生命个体的途径或工具罢了。而那些公知的行为无疑是把工具和目的弄反了,为反体制而反体制,个人反成了牺牲品。在这其中,他们并不把罪犯当人看,抹灭了他们作为人的主体性。
三、尽性俟命
其实,就算面对再恶劣的环境,遭遇再残酷的命运,人也是可以选择去捍卫其作为人的生命尊严的。当然,人并非十全十美,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也因为有这少数,我们就不能否认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就足以能够让我们相信,无论这世间多么险恶和丑陋,也还有一些如金子般赤城高贵的心灵。对此,弗兰克尔更是喊出,“成为这样的少数人!”我们不能去要求其他人,但至少可以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能够超越XX的,他们在本能与环境之间,能够有“我”存在。这是人作为人所应具有的价值与尊严。而无论最终的命运如何,人皆可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上不愧天,下不尤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几千年前古人那些铿锵有力的话: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读懂了这些话,才算是真正读懂了儒家,才算是读懂了中国的士。其实对于行道,他们早已绝望。然而对他们来说,仁就是其生命的意义。也正因如此,才有舍生取义之说。生命本来就是为了去实现其意义,去实现它的庄严与崇高。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已经有无数的先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们是光一般的存在。尽管弱小、尽管微茫,但只要有,在这条艰难的道路上就永远是前仆后继。正如张雨生所唱,“即使再寒再冷的雨夜里也有一盏小灯火,别放弃希望。”
最后,我想以钱穆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此文的结尾:
“不要以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须知光明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中,我们当用眼中的光明照亮这个社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
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维克多.弗兰克尔,一个从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著名心理学家,一个为了父亲放弃美国签证而冒着被送集中营风险留守下来的儿子,一个因为对事业的追求、妻子的爱而在巨大磨难中坚持下来的丈夫,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纳粹集中营随时可能死亡的威胁,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折磨,似乎让大部分人都会找不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弗兰克尔也经历了这样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为何还要坚持?
他自己思考并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三种方式,并据此创立了“意义疗法”,帮助很多心理有问题的人重塑了人生。
1. 创造或者从事某项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自己喜欢并能体现价值的创造性的工作,能极大的提升个人的生存的意义感。人会变得充实而且幸福。在纳粹集中营中,重新编写自己遗失的心理学著作的手稿,是他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让弗兰克的坚持变得更有意义!
2. 全身心的体验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体验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爱和被爱。
艺术、宗教、文化、亲情等等各种方式都可以让人体验到美,体验到爱。有了女儿之后,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能够真正的不求回报的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3.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
面对苦难,永不放弃,战胜自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苦难让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坚持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能够直面苦难,以战胜苦难为骄傲,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一样,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战胜任何挫折,这种人是多么令人尊敬!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我,变成这样的人,那是多么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
集中营里,绝大部分的人是死于精神奔溃,丧失斗志,真正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承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否则,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消极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体现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体现了第三种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我想,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做中国的巴菲特和释迦牟尼,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实现财务自由和生命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产物,我们只是宇宙海洋中偶尔飘起的一个浪花,一切不由我们自由选择,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过探索,找到生命自由,灵魂永生的途径。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发现是徒劳,那是否也比活得浑浑噩噩要幸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快乐,又何必纠结于有没有结果?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一精一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这是【生命的意义】中主人公保尔思考的一个严肃的人生问题,也是一段充满哲理的语言。这不多的言语,却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它给人们以启迪。
所有的人,都热一爱一自己的生命,但方式不同:有的人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赢得了人们的赞同;有的人却不断诈取原本属于别人的东西,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法律,他们的私欲在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失去了人生价值。
保尔和他的战士就是以珍惜生命为人生价值的崇高一精一神,为事业而奋斗,为国家而奋斗,他们奋斗了一世,也贡献了一生。
现在是21世界,我们学生应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报效祖国。
生活,不能只享受物质,重要的是一精一神享受,不,应该好好的生活,为自己、为父母、为人类应当更加充实的活,像保尔他们一样,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样才算得上珍惜了这人生仅有的一次生命。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二)
这个暑假的前两个星期,我读了【生命的意义】这本书。
我们活着就是要去创造出这个意义。意义是主观的,人自己定义的。这样一来,生命的意义就变成了每个人自己的观点。
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在人出生前,人没有先天固定不变的本质,所以生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从进化发展的角度看,人在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人的生命是实现熵减过程的载体和工具,人的本质先于存在。既然存在着先于存在的本质,那么人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其意义就是其本质。
警物只要生存繁衍了,就实现了它存在的意义。进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不需要动物去努力。对于人来说,并不是只要生存繁衍了就实现了存在的意义,而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没有人的努力,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把人生的意义依附于一定的事业和成就。社会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有的人努力奋斗了,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从人类总体来说,努力的过程和失败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
人活着并不一定要有意义,但如果能够有意义,人会活得更充实。人不是为社会而活着,而是为自己活着,然而,人又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因为人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常常是不自觉地促进了社会的前进,使我们的后人也因为我们的努力而生活得更好。
《倾听生命》读后感:生命的意义
《倾听生命》读后感:生命的意义
读完了《倾听生命》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倾听生命,我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说到生命的意义,我想起了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是的,生命只有一次,它是脆弱、短暂的,是一张单程票,但它同时也是坚强、永恒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灵魂,在于做回自己,在于坚强地活下去,生命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生命的意义在于坚强地活下去。当你觉得没有活着的希望,想要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不妨想一想,你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报答老师的谆谆教导?如何报答朋友的热情帮助?如何报答生命?想想黄山的奇峰绝壑上松柏,想想狂风暴雨中不堪一击的芦苇,同样有生的权力,有人如获珍宝,有的人却不好好珍惜。大自然既然给予了你生存的权力,那你为什么不鼓起勇气,接受大自然的启迪,创造美好生活呢?
生命的意义在于灵魂。如果生命是一棵大树,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大自然多增添一些绿色和一缕清新;如果生命是一块石头,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给人们留下一点点回忆和喜悦;如果生命是一滴清水,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让大家感受到一丝清凉;如果我们代表着生命,那么我们的使命就是无私奉献,让他人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哪怕只是一点点,灵魂也会得到安慰,感到充实、美好。
生命的意义在于做回自己。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钻石,有翡翠,有玛瑙,有水晶,红的火红,黄的金黄,白的雪白,绿的碧绿而我是什么?我只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鹅卵石,对,没错,我就是喜欢做一块普通的石头,远离人们的视线,悠闲自在。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做回自己。为什么非要和别人一样呢?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真正地享受自己大自然的奇迹,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如何倾听生命,把握好自己的生命?正如书中所说的: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做个乐观主义者,先生存下去,才能在世界上无私奉献,然后做你自己,你的生命就会充满意义!